|
|
1、土瓜根粉疗法
$ {! k: {0 D V 材料:土瓜根粉10克、少许蜂蜜。 4 Y: S0 j4 h+ S: |& J6 U0 E
方法:将土瓜根粉放入碗中,再加入少许蜂蜜,涂抹于面部30分钟左右后洗净。" e2 h9 U" ^: d" \% K
功效:土瓜根粉是很好的天然美白护肤产品,含大量丰富脂肪酸、含山柰甙、氨基酸、胡萝卜素、胆碱等40多种对人体肌肤有益的植物因子,自然可以抑制皮肤老化。
% {" U$ B. ~9 G+ m1 |! p' N% D 李时珍著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纯土瓜根粉可治“面黑面疮”。2 p# f9 M: d8 C$ g/ c3 \$ l
土瓜根具有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行血破瘀的功效,能够全面清除面部毒素,活血化瘀、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,消除面部黑点,可有效祛除青春痘及痘疤。( s9 I) Y- t- y$ v* n0 a u0 a
+ k; Y2 }1 D8 z' y0 l; e
2、香蕉橄榄面膜/ V' i0 z8 ?2 L3 M) |
材料:香蕉一个、半匙橄榄油。
+ i# H7 R& Q' c. j 方法:将香蕉捣烂去皮后,加半匙橄榄油,一起放入碗中,搅拌均匀后,涂在脸上10分钟后洗去。一周2~3次。/ F% N O/ c1 j9 ?4 N5 V
功效:秋季皮肤干燥,橄榄油能滋补皮肤,恢复滋滑,而香蕉有保持皮肤紧绷,恢复弹性的效果,对预防痘痘发生也有很好的功效。
$ W6 l E: P( L1 w# M9 M
# A) A6 i4 }, K3 J% U3 G 3、美白补水面膜
& d* U1 e* Z9 @: ~4 p2 s 用喝剩下的牛奶泡面膜纸敷脸15分钟,可以淡化痘印,还可以做晒后修复。牛奶的牌子不限,最好选用脱脂牛奶,以免长脂肪粒。" I: J; g, U1 e- w$ ]
- M1 R, N7 O! A' P ?( z& N 4、红酒蜂蜜面膜6 k0 E6 E, I+ r2 v; x. Q( e5 r
红酒中的葡萄酒酸(也就是果酸),能够促进角质新陈代谢,淡化色素,让皮肤更白皙、光滑。蜂蜜具有保湿和滋养的功能。
* T5 t+ U7 w+ ] r4 @8 f. o5 Z8 Z8 I 方法:将一小杯红酒加2到3匙蜂蜜调至浓稠的状态后,均匀地敷在脸上,八分干之后,用温水冲洗干净。 敏感性肌肤和易对酒精过敏的肌肤慎用。0 {$ H# I- K! G" w+ D# O3 E
2 A; c; Z3 h, v) k- D& J+ z
5、蜂蜜双仁面膜
) X& u: }# @/ a# H( e, ^* [ 冬瓜仁内含脂肪油酸、瓜胺酸等成分,有淡印的功效。桃仁有丰富的维他命E、维他命B6,不仅帮助肌肤抗氧化,还能减少紫外线的伤害。" ?1 _! Z) k4 ~! l8 a# F/ A
蜂蜜的保湿效果,让面膜的效果更好。
( k0 p" g; B3 p& k5 e4 `3 x 做法:将冬瓜子仁、桃仁晒干后磨成细粉,加入适量蜂蜜混合成粘稠的膏状。每晚睡觉前涂在印上,第二天早晨洗净。敷三个星期后,印会逐渐变淡。 治疗时要注意防晒。
& \) H( v* z3 t; ]1 p9 _) g1 L0 n8 h7 a+ U+ r& R
6、大蒜黄瓜面膜
) `) g9 h8 s6 C5 Q3 p. f# n大蒜具有温中消食、行滞气、暖脾胃、消积、解毒、杀虫的功效;主治饮食积滞、脘腹冷痛、水肿胀满、泄泻、痢疾、疟疾、百日咳、痈疽肿毒、白秃癣疮、蛇虫咬伤以及钩虫、蛲虫等病症。
0 L p: J# E/ |1 z$ Q9 m* s 黄瓜还含有丰富的黄瓜酶,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,收到润肤护发的美容效果,常用黄瓜汁搓洗脸孔,或捣烂敷面一小时后洗净,既舒展皱纹,又润肤消斑。
# g) a. b5 w8 ^) ^5 t3 Y 具体做法:新鲜大蒜和黄瓜捣成泥敷在患部3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,坚持一周观察效果。
; N+ a5 H+ M, M2 { 另,还有一些平时的习惯也要注意。如:
/ `8 K3 e' E' ^3 D( Y 1.用茶叶水(热的)涂在痘印处.
- M3 M7 r' H( W( r( E Y/ W& X 2.每天早晨用温水洗脸,里面加一些白醋。
1 r0 w$ i* I( j& H+ u& O- R 3.多喝水(每天至少8杯),多吃蔬菜水果,吃维生素E- C) D6 H2 [" W/ ?. w2 c- a. u
4.珍珠粉混合蜂蜜做面膜,。 " Q! [, m8 ^0 z7 t- {- `% a) I
5、白砂糖洗面:洗完脸后用砂糖洗洗。
, k. e. U% K& i+ A# u U/ e 以上方法适用于有恒心、有毅力的亲,只要坚持下去,总能见到效果的。但对于哪些比较懒的亲,如果想达到快速祛痘的效果,可以求助医疗美容手段来去痘疤,比如说光子嫩肤,黑脸娃娃等。" Z% B9 e! R2 X* h! H I
|
|